欢迎访问-瑶海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

我省谋划实施一批改革举措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四个重大转变
发布日期:2024-10-11   浏览量:26715   来源:合肥市人民政府   保护视力色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分享到: 0

10月9日,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,我省谋划实施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亩均论英雄改革等一批具备工信辨识度、全国影响力的改革举措,取得显著成效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,推动全省工业制造业发展实现“四个重大转变”。

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工业大省

从总量规模看,安徽已经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。

我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省之本、强省之基,先后印发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等实施方案,召开高规格、大规模的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,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、中小企业发展、“三首一保”等支持政策,密集打出制造强省建设“组合拳”。

2013~2023年,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7%、居全国第三位;规上工业营收从3.3万亿元提升至5.1万亿元,从全国第十二位跃升至第七位、居中西部第一位。今年1~8月,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4%、高于全国2.6个百分点,居全国第五位。

从能源原材料基地转变为新兴产业聚集地

从产业结构看,安徽实现了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重大转变。

我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、未来产业前瞻布局,聚力打造“4433”万千亿产业体系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2013~2023年,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%以上,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.7%提高到42.9%;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高峰时期的67%降至58.2%。今年1~8月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.2%,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3.8%。

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,截至2023年底,全省汽车全产业链、装备制造营收突破1万亿元;先进光伏产业营收居全国第三位;新型显示面板产能约占全国17%、全球10%;晶合集成晶圆代工营收居全球第九位、全国第三位;机器人产业营收居全国第六位;累计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、国家级集群1个;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11个、并列全国第一位。

从要素驱动、粗放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、集约发展

从发展质效看,安徽实现了从要素驱动、粗放增长向创新驱动、集约发展的重大转变。

我省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截至2023年底,全省制造业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三位,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五位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居全国第八位。

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,组织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“揭榜挂帅”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近3年累计有23项技术成果打破国外垄断,53项“三首”产品填补国内空白。

建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政策体系,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,截至今年三季度,全省共有超九成规上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,其中近六成实现了数字化改造;2013~2023年,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.5%。

纵深推进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去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、营收分别达到23.2万元、456万元,相比改革之初的2021年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,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减负办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。

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新高地

从发展势能看,安徽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新高地的重大转变。

近年来,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,持续深化制造业双向开放和“放管服”改革,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,迭代推出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,健全政策惠企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机制,创新开展“益企赋能”十大行动、加快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为企服务“一张网”,着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
普惠的政策、高效的服务、良好的环境,形成了近悦远来、双向奔赴的可喜局面。

截至目前,安徽连续7年高水平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,累计签约项目4326个、实际完成投资超过1.5万亿元;今年上半年,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01个,实际到位资金4402.7亿元、增长20.6%,占省外投资项目的64.8%。(李后祥)